食用菌补水方式有哪些 食用菌补水需注意哪些
0 2024-10-21
1. 整畦搭棚:翻耕→耙细→整畦→搭棚,畦宽80-100cm,畦高10-1cm左右,每个畦上搭建小拱棚,整个田块搭建平顶荫棚,高1.8-2米。如果搭建外盖遮阳网的塑料大棚更好,棚长不超过30米为宜,加装卷膜器有利于生产期间的农事操作,降低劳动强度。 2. 播种:300-600袋菌种/亩,菌种翻入土壤内,距土表3-5cm为宜。 3. 土壤菌丝定植:播种后在畦面覆盖黑色地膜保湿遮光,菌种在土壤里萌发出菌丝并定植生长。 4. 补营养袋:播种后8天-15天,将灭菌后的营养袋(1800-2000袋/亩,0.4kg/袋)划口后平扣在长满菌丝并开始形成菌霜(无性孢子层)的菌床上。划口长度应控制在袋长的二分之一左右为宜,可减少倒扣时培养料掉出来。营养袋倒扣时略微按压,使之与畦床表面羊肚菌菌丝充分接触。 5. 水分管理:保持畦床土壤湿润不发白,人走畦沟略显脚印但不黏鞋为宜。 6. 出菇管理:平原地区的出菇时间为2月中下旬-4月上旬,海拔高的山区为3-5月。羊肚菌在形成原基与幼菇阶段非常娇气,此阶段一定要加强管理,细心呵护。在整个出菇期间,应保持棚内的温、湿、光、气适合羊肚菌生长。 7. 温度要求:气温稳定在8℃以上3-5天,羊肚菌原基发生。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8-18℃。气温超过18℃不形成原基,超过20℃原基与幼蕾容易死亡,超过25℃中大子实体也容易死亡。气温上升后,可将大棚薄膜去掉或四周掀起通风降温,也可加盖一层遮阳网降温。 8. 土壤含水量:出菇前喷重水,土壤含水量达到22%-24%,但不能引大水漫灌。没有喷淋设施的菇棚可在畦沟里放跑马水增湿,但需及时将沟内多余水排除。要求畦床土粒表面保持湿润,不发白,手搓成条,不粘手。 9. 空气湿度:控制在85%-90%。催菇水要喷透,原基形成后不能喷重水,喷细雾状水保湿。 一般情况下,每天将大棚两头打开通风30分钟,保持空气新鲜。大棚四周遮阳网不能掀开,防止干热(冷)风吹死原基或菇蕾。